关于铜川市印台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- 规划计划 - bet365开户地址
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铜川市人民政府

 索 引 号:xxgkml-0121-2016-7108  发布时间:2016-05-09 16:44:00  主题分类:规划计划
 发布机构: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 关 键 字: 铜川市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 
 名  称: 关于铜川市印台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

关于铜川市印台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

时间:2016-05-09 16:44:00  来源: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  浏览次数:


    一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
    2015年,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,在区人大、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,全区上下紧紧围绕“3456”发展思路,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,齐心协力,奋力突破,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。全区完成生产总值66.03亿元,增长5.9%;地方财政收入1.62亿元,增长14.1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.7亿元,增长4.5%;服务业增加值22.59亿元,增长9.8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.81亿元,增长16.3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.48亿元,增长13.7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99元,增长8.1%;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7元,增长9.5%。
    ㈠产业转型步伐加快。农业经济持续向好。苹果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,全年新栽苹果1.05万亩,改造提升2.5万亩,苹果总产24.6万吨,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1.1万元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迅速,新栽干杂果6650亩,改造提升6000亩,干杂果面积达到19.8万亩;种植蔬菜2.2万亩,建成设施蔬菜重点村3个;种植中药材1.2万亩,建成中药材示范镇1个;畜禽存栏98.1万只(头),肉蛋奶产量2.5万吨。全年种植粮食14.9万亩,产量3.9万吨,铜麦6号最高单产达676公斤,创全省旱地小麦种植最高纪录,获全省科学技术推广二等奖。周陵园区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;西塬园区植物组培中心已建成投用;晨光、鹏大园区主干道路、综合办公楼全面完工,10个园区完成投资1.69亿元,实现销售收入6.68亿元,园区引领农业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。工业经济负重前行。坚持以转型为主线,项目为抓手,园区为载体,加快培育以煤炭、陶瓷、新能源为主的工业体系。出台了《印台区促进工业稳增长十条措施》,设立工业发展基金200万元。乔子梁煤矿通过单项验收,永宏等4家煤矿通过质量备案验收。2户洗选煤企业和2户建材企业建成投产。陈炉陶瓷园区主干道路、排水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,紫砂研发中心建成投运。阿庄风电场项目实现并网,李家塔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完成投资2.7亿元,全区新能源开发取得了新进展。铜川宏大民爆、华浩煤业2户企业成功入规。服务业繁荣发展。坚持以旅游产业为引领,大力发展商贸、餐饮等服务业。陈炉古镇景区石罅玉柱景点恢复、红二方面军指挥部旧址改造等工程全面完工,电视连续剧《陈炉古镇》开机拍摄;成功举办第五届陶瓷文化旅游节和首届金锁石林太阳花旅游节。305省道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带沿线建成各具特色的功能区13个,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。全年共接待游客197万余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.5亿元。安泰再生资源汽车拆解、纸板回收等车间建成投运,润民达康“放心肉”市场体系实现镇办全覆盖。华策美食等企业进入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行列,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。
    ㈡项目建设扎实推进。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,全年共争取政府投资项目116个,争取中省资金3.08亿元;实施政府投资项目 335个,完成投资11.82亿元;签约招商项目27个,实际利用市域外资金20.56亿元。完善了《印台区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办法》,建立了“四个一”包联工作机制,全力以赴加快重点项目建设。全区25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0.98亿元,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6.1%,其中2个市级重点推进项目完成投资5.9亿元,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51.3%。
    ㈢城乡面貌明显改善。按照“做大城市、做强城镇、做美村庄”的思路,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。漆水河堤防加固工程全面竣工,区体育场即将建成,印台中学快速推进,北城区面貌明显改善。全年新开工保障性安居住房2523套,基本建成1641套,其中6大片区棚户区改造737户,货币化安置537户,货币化安置率达到72.86%;红土孙家贬、广阳杨河2个新型社区已建成5栋住宅楼,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20户、农村移民搬迁887户;陈炉、红土2个文体中心主体封顶,镇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,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;井家塬等4个市级美丽乡村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,乡村面貌焕然一新。创国卫巩固提升工作成效显著,被评为全市“创国卫工作先进集体”。
    ㈣社会事业健康发展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区财政列支1000万元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“双高双普”创建工作,实施了8所薄弱学校改造工程,全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。5个镇办食品药品监管所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。积极开展科技培训,培训农民2万余人。加快科技创新,申报专利58项、专利授权19件。开展“百姓大舞台”等活动75场次,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,成功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。全区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和5所医院中医堂建成投用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943人,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率分别完成年任务的100.03%、98%和100%。发放各类救助资金9800余万元。新建养老服务站4个、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个、农村幸福院17个。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处,解决了1.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。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,成功承办了陕甘两省子午岭护林联防委员会第五十七届会议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积极开展平安建设活动,及时消除安全隐患,化解信访积案,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
    ㈤生态建设不断加强。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,4个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7个油气回收治理项目全面完成,全年共削减化学需氧量42吨、氨氮7.8吨、二氧化硫6吨、氮氧化物4.8吨。持续开展“治污降霾?保卫蓝天”行动,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74天。实施造林绿化2.76万亩,治理水土流失8.4平方公里,创建省级生态镇、村各3个。完成6个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,顺利通过省级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“十有县”验收。路域环境治理任务全面完成,考核位居全市第一。
    ㈥深化改革步伐加快。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化,取消行政审批事项65项,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。公车改革、镇村改革、政府投资项目审批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深入推进,基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和“三证合一、一照一码”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,全口径预算管理不断完善,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全覆盖。

总的来看,2015年我区经济仍处于低位运行,计划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主要经济指标未达预期、投资增长后劲乏力、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问题,需要我们在2016年下大力气加以解决。
    二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
    2016年是“十三五”规划开局之年,也是我区打基础、求突破的重要一年。结合实际,提出全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:
    —生产总值增长8%;
    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.5%;
    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.5%;
    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%;
    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%;
    —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10%;
    —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%;
    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%;
    —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5%以内;
    —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‰以内;
    —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.5%,化学需氧量、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市上下达指标以内。
    确定上述指标,主要是考虑了以下因素:当前,在以经济调速、结构优化、动力置换为特点的宏观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,加快转变发展方式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。2016年在全区工业支柱产业增长乏力,新的增长点不多的条件下,结合“十三五”规划和宏观经济形势,考虑省、市预期增速目标,我区确定生产总值增长8%的一系列目标有一定基础,也有利于全区上下自加压力,同心协力,攻坚克难,逐步提振各方发展的信心,推动全区转型提速发展。
    三、2016年主要工作任务
    ㈠坚持引资争项目,增强发展后劲。紧抓项目储备和开工。紧盯中省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,及时发布项目编报指南,科学编报储备项目,提高库存项目的数量和质量。抢抓政府投资项目储备编制三年滚动计划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等有利机遇,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,重点在棚户区改造、采煤沉陷区和独立工矿区综合治理、重点流域综合治理、重大民生基础设施等方面包装项目、向上争资,全年力争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4亿元以上。持续跟进“十三五”编报项目,力促列入中省市大盘子的各类项目早下达、早开工、早建成。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。坚持招大选优并重、内扩外引并举,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数量和质量双提升。出台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和考核奖惩办法,设立专项资金,进一步激发各级招商引资的积极性。积极跟进国企进铜、京企进陕活动对接项目,对已签订投资协议或意向的,抓紧联络、洽谈落实,努力把投资协议转化为投资合同,并尽快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;对已签订投资合同的项目,加强跟踪服务,督促项目尽快落地建设。力争2016年签约投资2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,实际利用市域外资金22亿元以上。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。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,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,简化审批程序,强化过程管理,切实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。严格落实“四个一”包联等制度,明确项目推进路线图和阶段性建设任务,主动服务,抓好要素保障和协调,积极为项目搭建融资平台和绿色通道,确保34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6.7 亿元。
    ㈡做大做强产业,提升竞争力。坚持“兴产业、强实体”主线,加快构筑新兴市场主体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服务业主体相互促进、相互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。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。把工业作为转型发展的“重头戏”,落实工业稳增长的各项措施,发挥工业发展基金作用,加快煤矿机械化改造步伐,全力提升改造传统产业。建成阿庄风电场和李家塔50兆瓦光伏电站,开工建设矿区200兆瓦及玉华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,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,不断优化产业结构。持续做强陈炉陶瓷、顺金两大工业园区,加快建设雷家沟工业集中区,建成年产480万件无铅日用瓷生产线,年内引进工业项目6个以上,培育规上企业4户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。做大做强旅游产业,抓好陈炉古镇4A级景区创建工作,持续推进金锁关片区旅游开发、305省道东线旅游观光带建设,加快郭秀明教育基地、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建设。促进商贸服务业提速发展,完善再生资源和“放心肉”两个体系建设,力争引进大型电子商务企业1户,新培育限上企业2户。积极推动农业提质增效。做精做强苹果产业,进一步打响印台苹果品牌,抓好财政支持现代果业项目建设,新栽苹果5000亩,改造提升果园2万亩,建成自根砧矮化苹果示范基地2个,苹果总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。充分发挥周陵园区示范带动作用,加快鹏大、晨光、金圪塔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,全面提升园区的规模和档次,年内创建省市级农业园区2个,新增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个、家庭牧场10个,种植蔬菜2万亩,新建改造干杂果8000亩。加快万亩油用牡丹生产基地和王石凹中药材产业园区建设,进一步推动特色产业规模经营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。实施粮食高产创建、单产提升和良种推广工程。完善脱贫计划,落实精准扶贫措施,全年完成4300人的脱贫任务。
    ㈢统筹协调,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。加快城市建设步伐。建成姜女祠河东景观道路和区体育场,全力推进印台中学建设,开工建设世行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,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。积极推进盛景佳苑等保障房建设,实施北关煤台等9大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。启动同官古城恢复工程,建成北关曙光路等城市道路,持续推进美化亮化工程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。加快红土、陈炉重点镇建设,强化项目带动和产业支撑,完成新型社区建设任务,增强镇区辐射带动作用。加快美丽乡村建设。坚持规划引领,分步实施,启动美丽乡村周陵示范片区及10个村的年度建设任务,巩固4个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成果。积极推进生态建设。完成后河沟水库主体工程,开工建设焦坪露天矿等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。实施造林绿化1.5万亩,治理水土流失10平方公里,建成省级生态镇1个、生态村4个。持续开展“治污降霾?保卫蓝天”行动,深化提高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,确保出境断面水质达标。
    ㈣保障和改善民生,提升群众幸福指数。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。进一步巩固创国卫成果,扎实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。大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,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“双高双普”创建工作,完成11所薄弱学校改造和2所学校教学楼、1所幼儿园主体工程。不断加强科技创新,引进推广新品种3个以上、完成专利申报40件以上。巩固提升省级文化先进区创建成果,启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,办好“乡村春晚”等群众性文化活动,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。全面整合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资源,完成高楼河卫生院、区疾控中心改建和12个孙思邈中医堂建设等工程,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,积极引进卫生专业人才,进一步提高全区卫生计生服务水平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。扎实推进“救急难”综合试点工作,完成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。认真落实城乡低保、五保供养、残疾人生活补助等社会救助制度,努力提高弱势群体的保障水平。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,开工建设区老年养护院,规范运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。完成保险扩面提标任务,不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;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,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。加强社会综合治理。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,加快推进“食品安全示范区”创建工作,启动开展“七五”普法工作,持续巩固信访“三无”区县创建成果,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确保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
    ㈤深化改革,激活发展动力。稳步推进各项改革。制定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。加快农村综合配套改革,完善财税体制机制,支持恒通村镇银行开业运营,完成村级区划调整合并,建立涉农资金整合机制,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,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,加大简政放权力度,建设高效、规范、透明的行政服务体系,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。
    ㈥强化监测调度,增强经济运行分析的前瞻性和针对性。强化编制经济运行报告。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变化,每月对重点项目(企业)进行调度,及时掌握全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,按季度开展经济形势分析研究,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并积极抓好落实。强化调查研究。围绕培植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,针对产业转型升级、服务业发展等重大发展课题,深入一线调研,掌握第一手资料,拿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,为区委、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。强化计划目标监测。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的主要指标任务,切实把握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,对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强化分析,调度主要经济指标进展情况,强化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测,确保全年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。
    


编辑:任建鹏

审核:任建鹏